球速体育- 球速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金融賦能 繪綠成卷——“雙碳”行動實施五週年記
2025-09-24球速体育,球速体育官方网站,球速体育APP下载
自2021年7月份上線以來,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迅速擴容,目前已成長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。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官網數據,截至目前,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7.15億噸,累計成交額490.40億元。與此同時,自願減排市場(CCER)重啟工作穩步推進。目前,申請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共47個,已登記項目23個,其中9個項目減排量通過審核後登記經核證減排量(CCER)共約94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,這不僅為新能源項目、生態修復工程提供了額外收益渠道,更形成“強制減排+自願減排”協同發力的市場格局,讓不同主體、不同領域的減排行動都能找到價值出口。
從市場實踐反饋看,當前綠色金融發展仍存在三方面突出矛盾:其一,資金供需匹配精度與項目需求存在落差,部分項目難以高效對接金融資源;其二,風險定價機制與工具創新節奏不同步,隨著SLB、綠色股權投資等工具推廣,市場對“環境風險量化評估”需求迫切,但多數金融機構缺乏成熟測算模型,難以精準評估項目風險收益,制約資金向高碳轉型領域投入;其三,碳市場賦能與跨工具協同不足,儘管全國碳市場規模居全球前列,但碳配額與綠色信貸、債券的聯動機制未完全打通,碳資産質押、碳期貨等衍生工具創新滯後,“減排有收益、低碳有價值”的激勵效應未能充分釋放。
圍繞機制協同,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迴圈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一方面,加強國際合作與互認機制建設,可借鑒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等成熟經驗,通過技術合作建立減排量互認機制,為CCER項目拓展全球市場空間,同時提升我國碳市場國際地位;另一方面,推動CCER市場標準體系國際化,積極參與國際碳標準制定,尤其在海洋碳匯、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等新興減排領域搶佔標準話語權,確保我國減排項目獲全球認可與流通;此外,還需以綠色金融政策為支撐,通過稅收優惠、融資支援等工具鼓勵綠色金融産品開發,吸引國際資本流入,助力CCER市場在發展初期實現規模化突破,為低碳項目融資提供保障。